AroundMaps Logo
Search
Add Listing

Map

Item Reviews - 3

Anynomous

" 很艱辛的陡坡路程,泡了湯見了溫泉露頭後,回到家裡隔天就懷念的地方,不過腳沒練過還真會鐵腿。 "

04 January 2023

Anynomous

" 2018年元旦去的,營地變很大,用走的就能至溫泉露頭,峽谷瀑布前面水中有推積砂子可以走到河中間看瀑布 "

02 January 2023

Anynomous

" 轆轆溫泉 (三天兩夜行程)

這次轆轆行程,從原本預定的11月15-17,因為LC拍打後需要調養,爾後延至12月15出發,17號回程。
原先的人數不變,一台車,四個男生;LC簡略把行程說過一遍,因為覺得這次的機會難得,且有許多發現,所以就想把過程略作紀錄,給想到轆轆溫泉的朋友作參考。

首先,關於轆轆溫泉,LC說,這裡是全台灣最大的野溪溫泉區,沿大崙溪約有2K的野溪溫泉。
大崙溪可接至新武呂溪,從新武呂溪橋,可溯溪至轆轆溫泉,時間約6小時。(LC的腳程頗快;冬天溪水頗冷)
大崙溪上有兩條支流,分別是轆轆溪和馬加里宛溪。
轆轆溪,其內為多變的峽谷地形,有貌似人形的地景,讓人嘆為觀止;馬加里宛溪,碧綠的溪水,加上豐富的生態資源,同樣非常美麗。

出發前一晚,小強下午就抵達初衷,並把自己帶的食物重新整理。。
他一共帶了一瓶750ml,94年的金門高梁,4小瓶whisky,1瓶350ml的大趜,和一古色古香的瓶裝高梁。
此外,他還帶了即溶沖泡包(咖啡、巧克力、薑茶)、薑粉、綠咖哩包、自製海苔醬以及一條乾辣椒。

裝備部分,小強背的是一般背包,放了衣服、小熱水瓶還有諸如防寒衣等,整個包包就塞不下了。
衣著方面
鞋子是防水工作鞋,這是常登山的前輩告訴他的,抓地力好、防水、耐穿,添購好一點的鞋墊,可增加行走的舒適性。
褲子和衣服雖不是專業的登山服裝,在防風、透氣、舒適、易於伸展的原則下準備,就可以了。

另一位同行夥伴宋ㄟ,於傍晚抵達。
裡面所有人就他的裝備和衣著最符合,許多裝備是以前就買的,卻未曾有機會用,剛好這次派上用場。

這次的裝備準備,感覺有點急就章,大概是因為隨和以及除了LC去過外,其他三位都是第一次去,所以要帶什麼,還真的沒有概念。
不過,有句話說得好,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
用這樣的心態去旅行,練習隨遇而安和隨機應變,旅行的趣味也會在其中體現出來。

Day1
6點10分,我們從初衷(建和社區)出發,途經早餐店,買完早餐在車上吃,便繼續車程。
過寶嘉隧道後,找到開往登山口的路,途中迷路一小段,在LC的印象中,要經過一戶前面有小酒瓶裝飾的人家,才是走對路徑。
這些路是他幾次摸索和詢問,才一路暢行無阻。
當天的地況有些濕潤,小白開上坡的時候,還有幾次打滑,因此,LC就把車停在之前常停的位置。
從停車處走到登山處需要50-60分鐘路程;四輪傳動或者地況好一點,就可以把車開到登山口,節省約1小時的時間。
前往登山口時,路上有幾個叉路,其中一個,聽LC說一年前來的時候還沒有,大概是當地居民開出來的道路吧。
所以假如車停比較遠時,要記得回程路線,用石頭或者顯著的記號提醒,否則回程時找路可是讓人非常沮喪的一件事呢。

抵達登山口,時間約10點多。我們稍作休息,並以簡單的入山儀式,向山神祈求,護佑我們入山平安、順利。
這時候,小強配給給大家各一小瓶的whisky就配上用場了。
我們雙手合十,由LC向山神簡略說明後,手指蘸酒三次並揮向空中,表示敬天、敬地、敬山神,接著各自心中祈念,再小口輟飲獻上的酒,最後把酒留在原地。
就在舉行完入山儀式後,原本一直吠叫不停的狗狗們,這時候也安靜下來,確實是一件妙事。

上山路徑大致清楚,除了一處草叢較高,需要記號外,循著路,調整呼吸,大約1個小時就可以抵達分界點。
我們在分界點稍微休息並拍照留念後,便開始下坡路段。
下坡路先是緩坡,再來是一長段的陡下坡。
對於不擅走山路的我們,因為重心都放在腳趾來「煞車」,所以腳趾很快就疲累僵硬,連帶也影響到大腿。
倒是LC完全沒有這個問題。
他說上下坡只要靈活運用腳步,無論是側走、重心放腳蹼或者腳趾,放鬆、放輕步伐,就可以保持腳力。
不過,LC平時就有在訓練體能,況且曾是特戰的他,走起來自然飄逸。

下坡除陡滑,有些路段僅能一人行走;有些則緊鄰崖邊,一個不小心,大概就要七天才能回家了。
此外,下坡沿途也有登山隊綁繫的記號,只要不要離開路徑而走其他條路,是可以一路找到往轆轆溫泉的路。
不過,有一處叉路倒是要特別注意。叉路前有一個指示牌,上寫有轆轆溫泉和派出所聯絡電話,再往前有一棵樹倒下。
指示牌似乎是指往左往下,LC說要往前,也就是跨過樹往前走才是對的;往左往下走到後面幾乎是懸崖,根本無法下去。
這裡要特別注意,別走不熟悉的路以及隨意探路。

最後一段路特別考驗腳力,陡急不說,有些路還沒有可攀抓的樹枝,只有踏穩一步後再走下一步,專注於路況和腳步。
走到轆轆溫泉平坦溪谷時,時間已是下午3點40幾分,和原定6小時的路程相差無幾,最後的陡下確實讓我們多了花一些時間。
不過,這個時候我們三個已經攤平在溪床上,LC早我們十多分到,便去探勘營地和溫泉。

不多久,LC就裸著上半身回來,帶我們前往紮營。

紮營地是一塊沙地,旁邊有一塊大石頭,踩在沙地上,隱約可感受到熱氣,底下的地熱讓整個營地更舒服。
稍微把沙地裡的石頭挑出,我們很快地就把四人帳篷搭好,並用石頭在旁邊搭建爐灶。
接著開始收集木材,小強準備晚餐,LC和宋ㄟ則負責圍建一個可容納10人的野溪溫泉。
溪床上的木材不多,在我們三天兩夜的行程中,幾乎把營地附近的木頭都拾光了。
或許是10月的大雨不僅改變了地貌,把樹木也一併帶到下游去了吧,第二天,就要從山上撿拾柴火。
當晚餐煮好的時候,天色也暗了下來。
依偎著營火,我們吃著【怎麼可以這麼好吃】的晚餐。
小強用綠咖哩、調味包和那一條紅辣椒乾,搭配水煮洋蔥,把調味和白米放入烹煮,成就了轆轆溫泉的第一餐。
飽餐一頓後,我們稍微休息就前往剛完成的湯池。

溫泉最深處大約可到大腿,整個人坐下去剛好過胸膛,加上宋ㄟ特別做的靠背石,倚躺在石頭上,十分愜意。
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源頭水太熱,變成水面熱、水下冷的狀態,必須在源頭處揮動水源,讓熱水往冷水處走。
我們在湯池泡了約一個多小時,便開始營火-高粱之夜。

喝的是小強帶來的大麴,65度的火辣一入肚,瞬間香味四溢,看著營火,天南地北的胡扯亂彈,好像又回到年輕時的單純。
喝到大家都感覺牙牙時,大家便進帳篷一個個躺平。
不過這裡就發生了一件趣事。(待續~ "

21 December 2023

Add Reviews & Rate item

Your rating for this listing :

Help Us to Improve :

Working Hours :

  • Monday Open 24 hours
  • Tuesday Open 24 hours
  • Wednesday Open 24 hours
  • Thursday Open 24 hours
  • Friday Open 24 hours
  • Saturday Open 24 hours
  • Sunday Open 24 hours